“建筑環境優化設計與評測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依托于國資委科技型中央企業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其前身為我國最早成立的以住宅建筑性能和產品為主要研究對象、首家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的具有計量認證與實驗室認可雙資質的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住宅實驗室,迄今已有30年堅實的建筑環境領域科學研究、檢測評估經驗。實驗室于2015年5月通過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的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資格審查和認定,2019年順利通過了由北京市科委組織的三年績效考評,進入新一輪建設周期。實驗室圍繞建筑環境設計參數研究、建筑環境模擬優化技術、建筑環境評估檢測技術等主要研究方向,形成建筑環境“參數設計-模擬優化-性能監測-量化評估”于一體的一站式創新科技服務模式,助力于建筑環境改善的理論創新與技術實踐。
實驗室形成了一支學歷層次高、年齡結構合理、創新能力強的學術團隊。針對實驗室的三個研究方向,分別形成了以具有國際水平的知名教授為學術帶頭人為主,中青年學術骨干為輔的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現有固定人員60人,目前副高級(含)以上職稱占比67%,海外留學背景人員占比17%。
2020年以來,重點實驗室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16項,標準編制5余項,獲得省部級獎項8項。2020年以來承接的創新技術咨詢與科技服務收入近2000萬元。
本實驗室以建筑學、土木工程與環境工程等學科交叉為基礎,廣泛吸收計算機和信息科學、物理學、人體工學的新理論、新方法,基于影響居住環境舒適、健康、綠色等方面性能關鍵因素,將足尺試驗、模擬仿真、檢測評價等技術手段緊密結合,提出了針對居住環境領域的從環境參數獲取→檢測評估→模擬優化→設計改善的成套理論和技術體系,并形成了包括:建筑環境設計參數、建筑環境模擬優化技術、建筑環境評估檢測技術等三大研究方向。
實驗室目前擁有各類科研用房面積1600㎡,擁有包括超高層建筑設備性能足尺實驗平臺、適老建筑環境設計參數實驗平臺、建筑物理環境檢測平臺等科研設施條件,為開展建筑環境品質與性能研究提供了重要技術手段支撐。
建筑物理環境檢測平臺
超高層建筑設備性能足尺實驗平臺
適老建筑環境設計參數實驗平臺
成果1:居住建筑降耗用光伏遮陽百葉模塊研制(2021年度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三等獎)
本項研究成果對居住建筑高性能遮陽技術發展應用的實際需求,將高效光伏產能材料與具備角度翻轉、垂直收縮、遮陽隔熱和光線調節等多種功能的百葉進行集成,提出了合理的模塊化、輕量化設計技術方案,形成了適合在建筑外窗、天窗、陽光房等不同透明圍護結構部位使用的、集遮陽降耗、光線調節、產能利用與一體的新型模塊化光伏遮陽百葉系統,產能量穩定且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0%以上,實現產品的能源自維持驅動和產能輸出,以及系統在不同季節工況、不同使用場合下的智能場景控制技術,具有低碳節能、造型美觀、靈活可調等方面的性能特點,可以給用戶帶來舒適的使用感受。
成果2:養老設施和老年人居住建筑規劃設計技術體系(2020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項目重點研究“9073”養老模式下“居家-社區-機構”各養老方式協作模式與定位關系、規劃設計指標及關鍵技術。首次系統地提出我國社區適老性評價指標體系,突破以往主觀評價與單向適用的技術缺陷,率先在國內形成社區適老化設計大容量調研樣本庫與電子評價工具;提出養老設施級配指標體系,形成指導各類各級養老設施建設的重要量化指標,解決級配指標與行政區劃不銜接問題;提出社區養老設施建筑設計關鍵技術,包括社區養老設施空間配置標準、集成設計技術、避難空間設計技術、可持續發展技術、智能化系統配置技術等,填補了技術空白,推動了社區養老設施的合理建設與良性運營;提出老年人居住建筑適老性設計關鍵技術,包括老年人居住建筑公共空間適老化設計技術等要點,并建立了我國首個適老建筑部品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