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主體結構完工
2020年以來,黨中央以更高頻次、更大力度強調“新基建”的重要性。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作為科技型中央企業,服務國家戰略,發揮技術優勢,已在城際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數據中心、5G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開展了多角度的研發和探索,并取得了相應成果。
5月29日上午,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京雄車場鋼結構主體的最后一根鋼梁平穩吊裝到位,標志著該站京雄車場主體結構順利完工,為京雄城際鐵路2020年底如期通車奠定了基礎。
雄安站綜合交通樞紐由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等5家單位聯合設計,距雄安新區起步區20公里,京港臺高鐵、京雄城際、津雄城際三條線路匯聚于此,主要由國鐵站房工程、市政配套工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及地下空間工程組成。工程房屋總建筑面積47.52萬平方米,其中京雄站房9.92萬平方米,預留的津雄站房5.08萬平方米。
01
藍綠交融的生態之心
雄安站橢圓形屋蓋形如清泉源頭,溫潤圓滿,中間結合高架候車廳自然隆起,形成三重梯度變化。橢圓形屋頂上的材質由通透的陽光板漸變為深藍色的光伏板,如粼粼波光,晶瑩閃亮,在藍綠交織的城市組團中又似荷葉上的露珠,是依托高鐵而生的新興城市的組團之心,也是藍綠交融的景觀廊道上的生態之心。
雄安站外立面中央采用構件輕巧的拉索式玻璃幕墻,空間通透明亮,幕墻后方的金屬網LED屏如同中國傳統卷軸畫,向城市展示雄安文化。西立面在形式上力求與周邊城市用房相統一,整體采用豎向線條的銹石幕墻,莊嚴簡潔;東立面形式與西立面相呼應,同時設置更多城市通廊與城市相連接,強調站城融合。
雄安站主體共5層,其中地上3層,地下2層。首層為地面進站層,中央為候車大廳,四個方向均可進站,候車廳兩側分別為市政公共場站及配套商業,候車廳與車場之間形成兩條城市通廊,貫穿鐵路線兩側。夾層為出站層,兩側均可出站,在站房中央設置南北向聯系通廊,旅客出站后可經聯系通廊到達樞紐各個位置。東西側設集散廣場,南北側并設小型車場及大型車場,包括公交車、出租車、社會車、云巴等。銜接著四個方向的市政功能。二層為站臺層。三層為主要針對商務旅客的高架候車廳和貴賓候車室。
規劃R1,R1機場支線兩條城市軌道快線引入樞紐,同時垂直引入M1普線,服務樞紐、昝崗和雄縣地區。在地上3層和地下1層設軌道交通站廳層,形成高鐵和軌道交通的便捷換乘。
02
應運而生的空間體驗
由于將主要候車空間設置在線下,因此如何滿足采光、通風、消防排煙等技術要求,使乘客獲得良好的空間體驗是設計需要解決的問題。設計將京雄車場和津雄車場之間適當拉開一定距離,成為上下貫通的采光通廊,將自然光線和景觀引入室內,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光谷”。為解決出站人流互通而設的聯系天橋從光谷中穿過,兩側設置綠意盎然的有機種植綠墻形成極具生態示范意義的“綠谷”,承載了雄安大地的農耕記憶。
進站廳中央布置金屬編織網媒體幕墻,成為城市窗口以及信息發布的重要界面,金屬編織網媒體幕墻可根據需要變換內容;在兩側柱端布置信息屏幕,使旅客可更直接方便地看到信息;同時采用點式玻璃拉索幕墻, 營造輕盈、通透、開放的空間。
地面候車廳為滿足整體性、韻律性、藝術性的要求,創新性地采用了清水混凝土方案,以展現“建構一體”為首要原則;同時采取雙向加腋等措施形成弧形梁,建筑與結構相統一,增強韻律感的同時,大幅度提升空間舒適度。
地面東西向城市通廊利用站臺層出站樓梯的開口,將光線引入通廊,改善通廊的采光通風條件。通廊采用清水混凝土方案,與地面候車廳相互協調、呼應。
通過吊掛在雨棚鋼結構下方的金屬燈箱,整合照明與標示系統,營造明亮、簡潔、現代化的站臺空間效果。
03
打造集約生態創新的綠色建筑
站城一體化的理念
車站與城市空間緊密融合,城市功能與樞紐功能互聯互通,在一體化開發原則指導下,使多方主體共享車站周邊的經濟利益和開發價值:
1 引入TOD理念,以人的步行尺度為標準,以高鐵站為核心,確定樞紐片區及樞紐核心區。
2 重點協調周邊城市空間與車站的聯系,探索“地下-地面-地上”的立體化城市空間布局。
3 路地合作創新——創新樞紐設計、策劃、建設、管理機制,創新樞紐核心區開發機制。
綠色智能交通系統
配套場站空間的柱網及層高采用了兼容傳統場站布局及未來交通模式的包容性設計,最大程度地滿足未來的發展與變化。
靈活多樣的綜合交通樞紐布局
形成多進多出的進出站流線格局,同時旅客可自由選擇地面候車、高架候車等不同候車模式,提高樞紐的換乘效率。
打造智慧型交通樞紐的典范
充分利用信息化科技成果,實現信息共享、統籌運營管理,并將智能鐵路客站系統從車站延伸到整個樞紐,著力打造智慧型交通樞紐的典范。
BIM技術應用
雄安站綜合管線利用BIM技術將建筑模型空間中的結構與設備管線間的空間關系一目了然地呈現出來,在高仿真的三維模型中準確地尋找到最佳的標高控制、空間共享及最合理的管線布置,并最終整合成一個最優化的設計方案。
目前,雄安站京雄車場的站臺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樓板、鋼結構屋蓋已全部施工完成,項目建設將轉入室內外裝修和機電設備安裝階段。
我們期待這座融入眾多新技術、新理念的建筑建成通車,為雄安新區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