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zsomh"><strike id="zsomh"></strike></table>
  • <pre id="zsomh"><ruby id="zsomh"></ruby></pre>
      <tr id="zsomh"></tr>

      民有所嬉 標準院│鳳陽大劇院竣工!花鼓聲聲—時間藝術中建筑的音樂表達

      發布時間 2020年08月21日

      8月,標準院項目-鳳陽大劇院順利竣工,這座鳳陽政務新區中軸線樂章上的“小高潮”,帶著屬于自己的“韻律感”,讓大劇院散發出的鳳陽文化特質回蕩在公眾的生活中。在鳳陽大劇院的設計過程,我們探討了建筑與音樂的關系,提出了用建筑語言和元素表現當地特色音樂形式的設想和嘗試,力求從一個新的角度詮釋通過建筑設計與當地文化的融合的方法。

      從2007年第一次來到鳳陽,設計團隊這期間在鳳陽新區斷斷續續做了十多個項目,這些項目大都集中在其新區城市軸線附近,形成了一條特色鮮明的建筑系列。這條城市軸線北至政務新區綜合樓,南到鐘樓商務廣場,全長近兩公里,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空間序列,就像是一組華美的樂章。(

      作為這條軸線上的小高潮,大劇院的設計工作是我們為鳳陽譜寫的一段重要的“樂章”。鳳陽是一個很有特點的地方,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有自己矢志不渝的追求。

      因此,鳳陽大劇院的設計也應該充分體現和融入當地的文化。就像當地文化局的同志一再和我說的那樣,“讓鳳陽大劇院只屬于鳳陽”。

      鳳陽花鼓,是鳳陽一個重要的文藝形式,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們在設計中將鳳陽花鼓作為項目的主題,整個大劇院的建筑設計主要是圍繞這個概念在演繹和展開。

       

      大劇院的用地南北長東西窄,建筑因循基地形狀呈南北方向布局,建筑由三個主要功能區組成,其中包括:北部為舞臺和1000座觀眾廳,中部西側為大門廳,中部東側為朝向新城中軸線的花鼓廣場,大劇院南部西側為影院,南部東側為文化館。我們將建筑北側劇場和舞臺塔用紅色穿孔鋁板將其包裹成為一個巨大的“鼓”,鼓面上大小孔洞通過組合形成連續的鳳凰擺尾的圖案。

      ▲北側劇場和舞臺塔的“花鼓造型”以及鼓面上孔洞形成的鳳凰擺尾圖案。

      大劇院中部的門廳東西兩側的入口由兩組彎曲的玻璃幕墻構成,形如飄帶,宛如鳳畫中的鳳凰圖案。

      ▲宛如飄帶的玻璃幕墻,與“花鼓造型”上鳳凰擺尾的圖案形成呼應

      花鼓廣場邊的斜切的圓柱體以及影院入口上傾斜的立方體,表達了對歷史上中都城朱漆殿柱和紅色墻磚的追憶?;ü膹V場東側,沿南北方向分列四品鋼制屏風,其上用紅色鋁板合金穿孔板繪制出丹鳳朝陽的圖畫,與劇場的“紅色花鼓”上的鳳尾圖案相互呼應,四扇屏風界定了廣場的邊界,同時又如四扇打開的門,將城市軸線上的游客引入廣場空間,感受“天天花鼓節”的熱鬧。

      ▲四品鋼制屏風

      建筑是凝固的音樂,除了“鼓”、“畫”、“磚”、“柱”這些形式元素上對鳳陽文化的表現,我們還有一個更大的設想,也就是“用建筑來表現音樂”,因為我們從小就接受了“建筑是凝固的音樂”的說法。

      這個想法一經提出,讓我們十分興奮,也讓我們陷入迷茫。在屢戰屢敗的嘗試之后,我們后來逐漸意識到“建筑表達音樂”與“建筑好像音樂”之間有著巨大的差距。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

      旋律隨著時間流動,節奏的展開、音調的起落、音色的變化,人的意識與精神徜徉其中,好的曲子甚至會“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建筑也是時間的藝術,

      欣賞建筑有如在山谷之間游歷,伴隨著腳步的移動,空間轉換、景色更新,周邊景物的色彩、肌理變幻莫測,視覺、聽覺、觸覺交互作用,好的建筑就如好的山水,讓人有疏放情感的沖動,讓人沉浸其中、流連忘返。

      ﹍﹍﹍﹍﹍﹍﹍﹍﹍

      一般來說好的建筑就像是一首好的樂曲,這可以說是“通感”,一種修辭手法,就是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展現過的那種感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而建筑的語言真的能夠讓人感覺到聲音,甚至是音樂嗎?如何用建筑的元素讓人感覺到聲音,甚至用來表現音樂,對我們來講這的確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

      接下來就是一系列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要表現的應該是什么樣的音樂?應該是哪一段樂曲?我們需要表現這段音樂的哪個方面,旋律?節奏?還是和聲?另外,音樂本身的什么特質讓人放不下,使其在本項目中必須去表達?……這些問題真是既讓人頭痛,又讓人著迷?!罢f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到有九年荒,咚、咚、咚、咚、嗆……”,這是鳳陽花鼓曲中非常膾炙人口的一段。如果把音樂與鳳陽聯系在一起,這首曲子是絕對繞不過去的。比起在臨豪附近發現的古代鐘離國的九個編鐘所代表的“古樂”,這段曲子有些“古代流行歌曲”意味,更加容易被大家接受,也更加吸引人。

      鳳陽縣以文化立縣,大力發展文化旅游,希望這段曲子能夠成為大劇院帶來一些亮點。更何況這段曲子還有一段“咚、咚、咚、咚、嗆……”的鼓點,使得與建筑主題“花鼓”有了自然的聯系。這組鼓點節奏鮮明,非常能夠體現鳳陽花鼓的敲擊特點:輕快而隨性。如果對比其曲調并將其圖解分析,鼓點更加容易適應建筑的功能(比如:開門、開窗、通風豎井等)的規律性,經過反復比較和體會,“鼓點”也成為了我們最終的選擇。

      音樂是抽象的藝術,其自身風格也好、流派也罷,對于其欣賞者來講都是音樂,是人類共通的財產,誰都可以欣賞音樂,無論你是皇宮貴胄,還是平民百姓。創作音樂的人可以是不同的,但音樂是給所有人聽的,這是它的本質。

      ▲劇院內部

      與所謂“大內秘制”的美味不傳宮墻之外不同,音樂只要響起,它一定會穿過樹林、越過圍墻,為世間聽到。音樂雖無跡可尋,卻能夠連接人們心靈,有著穿破重重藩籬的力量。面對音樂,我們的出身背景可以不同,但是我們的感覺確是相同的。

      用鼓點來表現音樂,而用什么來展現音樂的力量呢?

      這時,我們聯想到了鳳陽特有的“城墻”文化。鳳陽為明太祖朱元璋的故鄉,洪武二年九月朱元璋下詔:“以臨濠為中都?!迸R豪就是當今的鳳陽,而這座 “大明中都皇城”,就成為后來南京、北京故宮的藍本。中都城二道城為大內宮墻,三道城為城墻,大劇院所在位置正是在二道城和三道城之間的鳳陽新區內。紅色的宮墻、灰色的城墻,兩者內外疊合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滲透,跳躍的鼓點變成了兩行寬窄不一的紅色線條被凝固在建筑立面之上,每個音符像一道紅色刻痕、一道紅色閃電,充滿張力,穿破磚石的阻隔,展現在世人面前。就像音樂的節拍一樣,建筑也有著自己的模數。那一段“咚、咚、咚、咚、嗆……”的鼓點,四短一長,我們將它作為一個音樂的片段、一組基因、一個表現單元,這組單元將會在建筑立面上不斷的重復、變化、組合,形成一段“似與不似之間”的“旋律”。

      ▲電影《星際穿越》中,引力的變化穿過時空的阻隔,以“點橫點橫”的摩斯碼傳遞著奇點的秘密,實現了人類自己的救贖;大劇院的立面在建筑固態形狀上用模數化的表達,讓大劇院也一直在時光的變化中,演繹著自己的“花鼓曲”。

      由于大劇院功能比較復雜,幾塊功能區相互組合拼接,出入口位置、開窗位置、進出風口尺寸和位置等很難把控,為了能將一組組“鼓點”單元盡可能完美的展現,我們將建筑外墻立面按照一定模數進行劃分,形成一套以600毫米為單元的隱形坐標網格,這個網格同時控制建筑外部裝飾幕墻和內層實體墻。

      ▲首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三層平面圖

      內層實體墻的洞口尺度及其位置通過600毫米的模數進行控制,使之與外部裝飾幕墻所表現的“鼓點”盡可能完美的結合。在紅色的線條,即“音符”的尺寸上,我們也按照600毫米的模數進行控制,我們將建筑的紅色穿孔板部分(即建筑開窗部位)歸納為兩大類:1200毫米和1800毫米,而個別尺度較大的洞口也按照600毫米的模數進行處理,比如有些入口按2400毫米和3000毫米來設計?!耙舴钡墓澴嘣趧≡毫⒚嫔戏譃樯舷聝蓚€層次呈現,各自獨立而又相互應和,形成“旋律”中優美的“和聲”。

      由于融入了模數化的設計思想,無論外部裝飾幕墻部分還是內層實體墻部分,都在構件的重復率方面實現了優化,降低了工廠的加工難度,提高了現場施工的效率。特別是在內層實體墻方面,由于采用了以600毫米為模數的ALC板,其單一材質便可以達到保溫、防火、防水等多項要求,提高施工效率,其經濟性十分明顯。

      ALC板,寬度600毫米,紅色“音符”,寬度1200毫米和1800毫米。這兩個看似毫不相關的東西,通過建筑師的想象,通過模數的控制,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使得僵硬冰冷的材料有了有了生命,有了活力,成為了音樂的一部分。

      每當夜幕降臨,大劇院就會迎來自己演出,那時的它就像一個正在鳴響的充滿著音樂的盒子,周身盤旋飛舞著閃亮的樂符,流動的色彩、跳躍的燈光將其裝扮得分外榮光。這份榮光來自鳳陽獨有的文化和歷史,更屬于正在譜寫鳳陽新時代華美樂章的鳳陽人民。


      911亚洲精选_超级碰热视频精品97_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_国厂精品114福利电影免费
    1. <table id="zsomh"><strike id="zsomh"></strike></table>
    2. <pre id="zsomh"><ruby id="zsomh"></ruby></pre>
        <tr id="zsomh"></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