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第二十一屆全國醫院建設大會暨中國國際醫院建設、裝備及管理展覽會”(簡稱CHCC)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召開。
20日,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醫療建筑領域專家杜志杰在大會論壇專區——中國醫院建設巾幗聯盟第一屆學術會議暨醫院建設全過程管理論壇以及第九屆中外醫院建筑設計師高峰論壇作《新時代醫院彈性設計》、《裝配式醫院建筑的發展與創新》專題演講,分享了標準院最新的醫療建筑設計理念和工程實踐。
▲標準院 杜志杰
在《新時代醫院彈性設計》中,杜志杰提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醫療建筑設計也在需求的變化中不斷更新,結合信息技術和醫療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以及應急情況下醫院快速建造的需求,具有相似性(模塊化的功能單元);持續性(保證建設中醫療功能不中斷);多變性(適應醫療技術的變革);獨立性(獨立維護的檢修空間)的“彈性設計”理念,成為支撐醫院的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彈性設計”的三個維度:
規劃有彈性
規劃布局要考慮預留
未來變化發展的空間
應急情況的空間轉換
空間有彈性
大空間布局可變性
輔助空間集中布置
空間轉換增長升級
技術有彈性
管線與主體結構分離
預留管線可擴容空間
便于檢修和功能更換
“彈性設計”的理念也貫穿在標準院相關的工程實踐當中,標準院于近日中標的西安市紅會醫院高鐵新城院區項目,集中布局醫技功能,內部分模塊成組布置,將未來需要拓展的醫技置于中部模塊,便于向二期直接拓展。
其中,標準門診單元采用固定模塊+彈性模塊組合方式,固定模塊為兩次候診區及15間標準診室,彈性模塊可根據需求設置功能,兩次候診區及庭院為門診患者提供良好就診條件。
▲標準門診單元采用固定模塊+彈性模塊組合方式
案例分享
▲梅州谷城醫院:會“生長”的綠色醫院。建筑采用對稱布局的方式,設計為標準的醫療模塊單元,可無縫進行拼接、延展,為醫院的改擴建提供了良好的接口和可能性,同時兼顧經濟性。
詳情請戳上圖閱讀~
﹌
在之后的《裝配式醫院建筑發展與創新》演講中,杜志杰提到了裝配式技術在醫院建筑中的應用與發展,首先談到裝配式建筑對于促進社會經濟和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積極作用:
裝配式建筑,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使建筑成為具有整體性和可持續性的工業化產品。以工業化產品的思維,站在系統集成的層面統籌考慮,通過產業整合和技術集成,實現建筑產品的系統解決方案。
▲裝配式建筑技術的應用與醫療建筑需求匹配情況
裝配式技術在醫院建筑設計中,以“模數化、模塊化、標準化、成套技術”為基礎,這也是醫院“彈性設計”的必要條件。設計以模數化為基本,建立標準化單元模塊,進行標準化、系列化模塊組合,形成標準化功能單元,模塊單元講究“少規格多組合”,運用成套技術和成套工法,最終形成個性化的建筑產品。
▲模塊化的功能單元
此外,標準院裝配式建筑技術體系,涵蓋主體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四大方面,實現醫療建筑的“全面裝配”。
健全的裝配式建筑技術體系讓醫院建筑快速建造、易于更新、使用壽命延長,不斷推動醫院建筑高品質發展。
案例分享
▲福州晉安區醫院: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醫院
▲邯鄲第四醫院:裝配式鋼結構醫院
詳情請戳圖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