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公布了“2019年度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授獎項目名單。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二級企業共有11個項目獲獎,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8項。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的“良渚古城遺址的價值研究與保護技術”項目在眾多獲獎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唯一的特等獎。
特等獎
良渚古城遺址的價值研究與保護技術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陳同濱、劉翔宇、李敏、袁守愚、王琳峰、韓博雅、袁怡雅、王旭、于文洪、任潔、郭辛欣
2019年7月,阿塞拜疆巴庫,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相關技術要點:良渚古城遺址是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極為重要的考古遺址,長期以來受到考古學界、國家文物局的關注。2016年獲習近平總書記批示“良渚是實證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并對良渚古城遺址的申報做出了相關批示。自此,良渚的申遺工作受到國家和社會各層面的高度重視與支持,被中國政府正式列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該項目在學術研究、保護管理、申遺策略等方面均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具有極高的技術難度。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自2012年開始承擔良渚申遺的一系列相關項目,經過多年不斷的探索與研究,最終成果獲得考古學、遺產保護等領域專家以及遺產管理者的一致認同。該項目具有重大的社會影響力和文化價值,對于研究和展示中華文明歷史文化價值、體現中華民族精神追求,向世界展示全面真實的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中華文明起源研究和文化遺產保護、展示方面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集中體現了學術性、應用性和工程性的綜合研究和多學科集成創新。項目成果獲得了充分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帶來長期的經濟效益,實現遺產的可持續發展。
一等獎
《門式剛架輕型房屋鋼結構技術規范》GB 51022-2015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浙江杭蕭鋼構股份有限公司、巴特勒(上海)有限公司、美建建筑系統(中國)有限公司、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建筑鋼結構委員會
主要完成人:郁銀泉、蔡益燕、童根樹、王喆、張其林、陳友泉、劉承宗、王賽寧、蘇明周、張偉、吳梓瑋、石永久、金新陽、申林、許秋華
相關技術要點:國家標準《門式剛架輕型房屋鋼結構技術規范》GB 51022-2015在編制過程中進行了大量深入細致的研究工作,圍繞14項專題研究,取得了20余項創新成果,解決了長期困擾門式剛架結構設計、加工制造和施工驗收的瓶頸問題。該標準的編制,極大促進了我國門式剛架結構的工程應用和發展,使門式剛架結構占2018年我國全部民用建筑竣工面積達到4.6%。由于內容先進詳實,已出版英文版標準,解決了“一帶一路”戰略上,海外工程建設中國標準走出去的瓶頸問題。
二等獎
游泳池給水排水工程技術規程 CJJ 122-2017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恒泰泳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恒動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廣東聯盛水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趙鋰、趙昕、李建業、錢江鋒、劉旸、周蔚、李茂林、郝潔、張超、陳征宇、陳雷、施建鵬
相關技術要點:本規程是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2014年工程建設標準規范制訂、修訂計劃”的通知》(建標[2013]169號)的要求,對原《游泳池給水排水工程技術規程》CJJ 122-2008進行的修訂。本規程主要針對目前我國游泳池領域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一些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應用,且人民群眾對游泳運動的參與度和關注度不斷增加,因此亟需在原技術規程的基礎上加以修訂,貫徹落實國家節能、減排和環保等國家技術政策,提高游泳池的水質及環境等品質要求,為游泳者、戲水者、表演者和觀眾提供更衛生、健康、舒適的環境。隨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越來越高,游泳池事業必進一步蓬勃發展,本規程對整個社會也將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三等獎
裝配式交錯桁架住宅體系研究(2013BAJ10B03-01)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主要完成人:王喆、郁銀泉、蘇明周、陳雨嘉、申林、王瓊、郝偉、胡天兵
相關技術要點:《裝配式交錯桁架住宅體系研究》具有很高的科學性、創新性和工程應用價值,解決了國內建筑設計行業對于交錯桁架鋼結構成套設計方法的迫切需求。對于鋼結構建筑的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本科技支撐計劃的制定合理,課題與研究任務也具有科學性和前瞻性。本課題完成了裝配式交錯桁架結構布置形式研究;分析整體結構及構件在各種荷載情況下的性能、變形特性和內力分布特性;分析適用于裝配式交錯桁架結構體系;針對全螺栓連接節點的裝配式交錯桁架結構進行了抗震性能研究,研究分析了節點性能和抗震關鍵性能,給出了設計方法;在村鎮住宅建筑中首次應用了交錯桁架結構體系并考慮了抗震、節能和成本最優因素,優于普通結構的指標。
綠色建筑節水關鍵技術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工業大學、天津生態城綠色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趙鋰、劉永旺、尹文超、王睿、李星、鄒芳睿、高峰、趙昕
相關技術要點:本項目是天津生態城管理委員會——新加坡國家發展部“第二期中新綠色建筑科技合作課題”,是中國和新加坡在生態城科技合作的落腳點,具有重要的科技價值和實踐意義。項目針對天津生態城綠色建筑用水量標準、激勵政策體系、節水設計方法、供水水質保障技術、海綿城市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并開展了天津生態城綠色建筑節水關鍵技術綜合示范。研究成果針對天津生態城地區特點,方法科學、技術路線正確、內容翔實。通過本項目的研究,增強了我國綠色建筑節水的技術水平,為生態城的節水工作提供了政策、技術、法規等多方面的支持。同時,本項目提升了我國節水技術在新加坡的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
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技術集成與設備成套化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江南大學、江蘇一環集團有限公司、青島思普潤水處理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國林環??萍脊煞萦邢薰?/span>
主要完成人:孫永利、鄭興燦、李激、劉靜、李鵬峰、王燕、隋克儉、范波
相關技術要點:項目針對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不斷提高、運行管理難度越來越大、能耗物耗不斷攀升、尤其碳源嚴重不足的現實問題,國際首創適合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的運行全過程精準診斷技術,并揭示了導致碳源無效損耗的跌水復氧、內回流夾帶溶解氧影響機理,建立量化分析模型;國際首創基于工藝優化集成和精細化運行管理的穩定達標及效能提升技術,可增加3~10 mg/L總氮去除能力,降低除磷藥耗30%以上;創新研制系列化配套污水處理設備產品并全面實現產業化,形成平板式一體化超細格柵等11種創新設備產品,累計產值20余億元;項目成果在近700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完成技術驗證和工程應用,為城鎮污水處理廠的高排放標準提標建設、穩定達標與整體效能提升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與行業引領。
海綿城市運維管理技術與效果評估研究及實踐
主要完成人:陳永、溫禾、劉緒為、傅源、穆軍偉、史騰華、方帥、王國田
主要完成單位:亞太建設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江蘇滿江春城市規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相關技術要點:項目針對我國海綿城市建設的市政、建筑、園林、道橋等多個專業的銜接、建設和運維的貫通以及評估指標和方法構建的需求,開展了海綿城市運維管理技術體系構建、海綿設施運維管理研究、海綿功能地塊和片區運維管理及效果評價方法研究。本項目具有系統性、科學性的特點,系統性體現在設施、功能地塊、片區三個層級的融合,科學性體現在多種評估方法的復合。形成了兩項成果,即一套體系完整的海綿城市運維管理技術體系,一套科學合理的海綿城市建設效果評價方法。
典型類型村鎮規劃編制實施技術研究與示范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熊燕、白靜、孟亞凡、張雪、馮新剛、王迎、李曉、陳玲
相關技術要點:本項目實施主要為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計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年)》以及“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村鎮規劃和環境基礎設施配置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大力改善村鎮人居環境,提升村鎮綜合承載功能,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城鄉統籌,為建設“美麗鄉村”和“宜居小鎮”提供試點示范。本項目以建設發展特征指標為主要依據,劃分快速發展型、自然發展型、緩慢發展型村鎮,同時考慮我國村鎮建設的特殊類型,如農村新型住區、災后重建等類型村鎮的建設實際需求,針對不同類型村莊和鎮建設中主要存在的問題,進行規劃編制實施技術研究,提出不同類型村鎮規劃編制技術措施、標準、重點和方法等內容,建立不同類型村鎮規劃編制技術體系,并以研究成果為技術依托,進行應用示范。
模塊化戶內中水集成系統技術規程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明銳誠升節水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趙鋰、劉鵬、錢江鋒、王鳳蕊、高峰、李建業、尹文超、王睿
相關技術要點:本規程為“建筑水系統微循環重構技術研究與示范”課題中的一項關鍵技術,通過本規程的編制可以很好地貫徹落實“水十條”促進再生水利用的節水要求,進一步推動建筑節水技術提升,快速高效實現城市生活污水減排,提高住宅的節水減排性能和居住安全舒適度。同時本規程的推廣,可以大大降低傳統市政中水系統的誤飲誤接的安全風險,避免集中中水設施無法正常運行而造成的基礎建設浪費,真正實現讓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成為節水行為主體。本規程可以以模塊化產品部件形式與裝配式建筑很好的結合,符合我國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方向,實現模塊化戶內中水與建筑的一體化結合,應用前景廣泛,對我國建筑節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基于BIM服務建筑工程設計的共性平臺技術研究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歐陽東、王春光、曹穎、李克強、趙希、石磊、張亞斌、趙璦琳
相關技術要點:《基于BIM服務建筑工程設計的共性平臺技術》課題通過研究基于BIM的住宅通用設計和定型設計技術、基于BIM的住宅設計集成系統、基于BIM的可持續設計關鍵技術、可持續建筑BIM設計應用示范,對企業BIM技術落地應用、住宅標準化設計和企業知識積累和復用,簡化設計提高效率具有重大作用,成果具有顯著的管理與技術應用綜合創新,提升了國內建筑工程設計BIM應用技術水平。
GB 51204-2016《建筑電氣工程電磁兼容技術規范》
主要完成單位: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建筑東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
主要完成人:陳眾勵、孫蘭、楊德才、鐘景華、陳杰甫、郭曉巖、杜毅威、許維勝
相關技術要點:國家標準GB 51204-2016《建筑電氣工程電磁兼容技術規范》針對目前人民群眾關心高壓變電站、架空線路對居住空間的影響問題,經過調研與計算,并與國家電網專家協調,對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移動通信基站的設置提出了指導性的設置要求。同時,標準中供配電系統的電磁兼容性設計,解決了建筑內供配電系統的電網電能質量、電氣設備的諧波電流限制、電氣設備的諧波抗擾度指標制定、供配電系統諧波及其防治和電壓異常及其防治等四項重要技術難題。該標準還包括了建筑智能化系統電磁兼容性設計和電磁屏蔽工程技術。該規范填補了國內對于電磁兼容技術的規范的空白,已發布實施,收到了業內的廣泛好評,對于指導設計、施工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