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zsomh"><strike id="zsomh"></strike></table>
  • <pre id="zsomh"><ruby id="zsomh"></ruby></pre>
      <tr id="zsomh"></tr>

      聚焦高質量發展·用設計提升綠色建筑品質|中國建科2022年度優秀工程設計獎評選名單公布——綜合工程篇

      發布時間 2023年03月13日

        近日,中國建設科技集團(簡稱中國建科)發布《關于表彰2022年度集團科技進步獎、標準創新獎和優秀工程設計獎獲獎項目的通知》,2022年度集團公司優秀工程設計獎獲獎項目共127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15項,二等獎45項,三等獎65項。

        綜合工程篇

        特等獎獲獎項目

        綜合工程獎-建筑工程設計組

        項目名稱:第十一屆江蘇省園博園主展館

        設計單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崔愷、關飛、董元錚、付軼飛、劉亞東、畢懋陽、王德玲、張嘉樹、鄭愛龍、王春光、王旭松、孫亞、張揚、焦禾昊、車愛晶、張晉童、李京沙、賀舒、馬霄鵬、賀琳

        項目基本情況:第十一屆江蘇省園博園主展館位于園博園內一處水泥廠遺址,靠近園博園主入口,為工業遺產保護與活化項目。建筑功能包括展廳、游客中心、商業、餐飲、辦公、度假酒店等,是一座由43個單體建筑組成的功能高度復合和多樣化的大型公共建筑群。既有工業建筑建筑面積12500平方米,活化擴建后總建筑面積為5.2萬平方米。

        主要技術特點:建設用地為高差復雜、狹窄的山地,高密度帶來建筑群體組合、剖面設計、場地組織的難度,新建建筑順勢而為、見縫插針,形成細密、有機的建筑群體和外部空間。新建建筑采用輕型格構工業風的設計策略,與工業遺產保護相結合。采用系統性策略很好地解決了既有工業建筑改造帶來的空間利用、加固體系、外圍護構造更新等復雜問題。采用豐富的植物,作為柔性、系統化的調和介質,與建筑結合手法使建筑綠色、可變、融于自然。

        項目名稱:2022年冬奧會及冬殘奧會延慶賽區場館設施建設項目-國家雪車雪橇中心

        設計單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李興鋼、任慶英、邱澗冰、劉紫騏、劉文珽、高治、李茂林、李寶華、袁智敏、祝秀娟、張曉萌、張超、朱庚鑫、曹麗、張祎琦、申靜、曹陽、丁志強、林波、陸婧瑤

        項目基本情況:國家雪車雪橇中心位于北京延慶區,是世界第十七條、亞洲第三條、國內第一條雪車雪橇賽道,承辦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雪車雪橇項目比賽??傆玫孛娣e16.6公頃,建筑面積5.25萬平方米,賽道總長度1975米,最大高差121米,共設有16個彎道。

        主要技術特點:圍繞賽區“山林場館、生態冬奧”的設計理念,提出基于體育功能的賽道及場館設計方法,利用地形氣候保護系統應對南向場地的影響,采用裝配式鋼木組合結構、超長薄殼混凝土賽道一體化成型技術和自然材料建造技術、場地與建筑的BIM融合技術、綠色節能技術,以及精細的賽道照明設計和結構基礎設計,實現了高標準建設場館的目標,設置可持續設計專業,制定了賽區所要達到的工程建設內容和工程建設標準。場館通過雪上場館綠色三星的認證。

        一等獎獲獎項目

        綜合工程獎-建筑工程設計組

        項目名稱:2022年冬奧會及冬殘奧會延慶賽區場館設施建設項目-國家高山滑雪中心

        設計單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李興鋼、任慶英、梁旭、譚澤陽、路建旗、李歡、張捍平、劉文珽、李森、楊松霖、高偉、郝潔、祝秀娟、張青、申靜、劉維、高學文、馬萌雪、丁志強、王陳棟

        項目基本情況:國內第一座按冬奧賽事標準建設的高山滑雪場館,承辦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高山滑雪項目比賽。場館用地范圍432.4公頃,場地落差960米。場館內各類雪道總長度23.1公里,圍繞雪道規劃形成四大主要建設區域,建筑面積4.3萬平方米。

        主要技術特點:設計面臨著復雜山地條件下的多重技術挑戰。運用BIM技術,實現了賽道與地形坡度70%的擬合度目標;提出與可持續理念契合的“弱介入”和“可逆式”等設計理念,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山林環境的干擾;進行精細化抗風設計,通過了專項的抗風測試,滿足“萬無一失”的工程建設要求;形成“高山場地換乘接駁系統”“立體布局豎向交通系統”兩大無障礙設計亮點;采用多項綠色建筑技術,達到了雪上運動場館三星級綠色建筑設計標準。設計基于復雜山地條件建立的多專業密切配合、與山地環境契合的系統性工作回應了雪上運動和奧運賽事的復合需求,積累了在面向高水平高山滑雪賽事場館規劃建筑設計方面的關鍵技術,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留下了重要的可持續遺產。

        項目名稱:張家港金港文化中心

        設計單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崔愷、張男、葉水清、高凡、吳揚、劉巍、張龑華、芮建輝、羅肖、高振淵、蘇兆征、劉燕軍、丁志強、姜海鵬、齊海娟、江鵬、李毅、張然、曹雷、李甲

        項目基本情況:金港文化中心位于張家港市金港保稅區,北側為行政中心。項目是集展覽、休閑、教育、觀演、健身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文化建筑群,主要功能包括圖書館、少年宮、美術館、檔案館、文化館和健身館六部分及連接各場館的室外綠化屋頂的灰空間,同時配合有一定的商業設施,總建筑面積約3.2萬平方米。

        主要技術特點:文化中心各個功能體既相互依存,又流線分明,不同的建筑功能形體采用曲線語言統一建筑群,并且與綠化和水系交織融合為一體。建筑與景觀采用了江南水鄉的營造手法,綠化、水系與主體建筑互相穿插滲透,結合屋頂水池、地面水系、老石橋和廢棄磚瓦鋪裝地面,營造出江南水鄉的韻味。建筑營造無柱空間,將樓梯、電梯等功能性的筒向上張開作為結構支承構件;水平構件采用現澆密肋梁體系,可有效解決超大懸挑和超大跨度梁高問題。這些理性結構構件以清水混凝土效果展現,形成凝固的建筑美學空間。

        項目名稱:榮成市少年宮

        設計單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崔愷、康凱、胡水菁、張一楠、吳揚、盛啟寰、任慶英、劉文珽、楊松霖、楊東輝、林建德、劉燕軍、甄璐、陳玲玲、王青、郝雯雯、馮君、顧大海、趙靜

        項目基本情況:榮成市少年宮位于山東半島最東端,三面環海的榮成市,榮成地處暖溫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宜人。設計本著“整合資源、共建共用”的原則,力圖形成一處融知識性、娛樂性、互動性為一體的綜合性少年宮。

        主要技術特點:清水混凝土被用作活動中心建造的主要材料,所見即是結構??臻g形態符合結構的受力邏輯。數字化施工模型的建立和應用成功實現了設計與施工的無縫對接,全面控制清水混凝土工藝深化、加工和安裝的整個環節,設備末端控制以模板禪縫劃分為基礎,精準控制末端位置。整體屋頂采用覆土屋面,結合上人的棧道體系形成屋頂的開放景觀空間。

        項目名稱:2022年冬奧會及冬殘奧會延慶賽區場館設施建設項目-延慶冬奧村

        設計單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李興鋼、張音玄、張哲、張司騰、任慶英、劉文珽、王磊、曹陽、劉曉琳、郝雯雯、梁藝曉、胡建麗,蘇曉峰、曹磊、楊小雨、朱躍云、關若曦、丁志強、滕飛、吳中洋

        項目基本情況:作為重要非競賽場館服務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國家高山滑雪和雪車雪橇項目的各國運動員及隨行官員。場館占地范圍13.4公頃,南北落差42米,中間有一處小莊科村遺跡,建筑面積9.1萬平方米,提供1430床,賽后轉化為山地滑雪酒店。

        主要技術特點:設計結合坡地順應山勢形成村落布局,通過暖廊、平臺解決室內外無障礙通行問題;場地山林遍布,編制樹木保護實施方案,保留更多的原生樹,形成掩映山林的建筑風貌;設計精心修繕具有典型華北山地村落特點的小莊科村落遺址,傳承古址新村人文;功能復雜多變,統籌賽時賽后功能同時同步設計;采用綠色三星及超低能耗技術,延續自然技術策略,以自身獨有的姿態體驗中國式的“山林環境、文化傳承和自然持續”,被盛贊為“最美奧運村”。

        項目名稱:寶安中心區濱海文化公園一期(濱海歡樂園、濱海集樂園、海府生態大廈)

        設計單位:深圳華森建筑與工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設計人員:張菊芳、白泂、陸洲、PabloLaguarda、FAIA、王志勇、李仁兵、林棟花、張偉、徐松巖、冼可樂、唐萌勐、邱士杰、車晨雨、劉魁、白建永、王衛忠、楊健

        項目基本情況:本項目位于寶安中心區中央綠軸最南端的濱海帶上,景觀資源優良,交通便利。濱海歡樂園和濱海集樂園均為游樂設施功能,地上層數為3層,建筑高度為20米。海府生態大廈包括7座高級辦公樓、1棟3層商業和1棟12層酒店,建筑限高為50米。

        主要技術特點:項目采用多項綠建和海綿城市策略,并充分利用沿海面的景觀,將公園的“玩”和購物的“逛”結合在一起,通過和公園相接的能到達各層商業的坡道,將人流引入商業。濱海歡樂園和濱海集樂園均為超長建筑,采用預應力地下室側墻和膨脹加強帶,避免結構設縫。為實現各單體“水滴”體塊的層層扭轉及經斜坡上至屋頂花園且聯通各層商業等造型上的特點,采用了梁抬柱、大跨度懸挑梁、型鋼梁、躍層柱、單柱連橋等多種技術措施。

        綜合工程獎-住宅與住宅小區

        項目名稱:北京豐臺區花鄉葆臺村集體土地租賃住房項目

        設計單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設計人員:陳一峰、蔣進、崔磊、杜愛梅、鐘暢晨、李飛、周錦、陳欣、江蕎休、連荔、羅云、何相宇、張濤、趙銳、劉海、劉洋、李金雙、蒲域、常立強、周琦

        項目基本情況:為政府主導的集體土地租賃住房項目,地上主要由14個建筑單體組成:集體土地租賃住房、機構養老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幼兒園、環衛樓、公交場站用房,地下有公共服務區與商業用房等,配建公寓2314套,總建筑面積105457.43平方米。

        主要技術特點:

        1.全部租賃住房實現標準化設計、裝配式內裝:戶型標準化、單元標準化、樓層標準化、裝配式精裝,節能環保,整體符合年輕人的審美要求。

        2.針對公寓樓層層錯動、跳躍的立面肌理,不斷地嘗試,創造出多種空調冷凝水管S型隱藏設計解決方案。

        3.公共走道裸頂天花,通過控制走道長度的和設定共享公區,巧妙設置走道自然排煙窗,優化排布走道管線保證視覺效果。

        4.編制公寓立面材料節點控制手冊,方案完成度達到90%。

        5.竣工結算價與設計概算價格持平,項目控概較好。

        綜合工程獎-市政公用工程設計類

        項目名稱:南寧市雙定循環經濟產業園生活垃圾清潔焚燒發電廠、污泥處置廠、有機垃圾處理廠工程

        設計單位: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劉濤、翟力新、蔡輝、呂德彬、楊志清、楊柳、毛俊、靳治國、張克宇、郭強、張波、陳剛、洪光、陶歡、張冰、張蒙雨、白俊凱、張麗娟、李強、梅麗娜

        項目基本情況:南寧市雙定循環經濟產業園內的生活垃圾清潔焚燒發電廠工程(一期)(2250噸/日)、污泥處置廠工程(一期)(620噸/日)及有機垃圾處理廠工程(一期)(600噸/日)及園區外配套工程組成,概算總投資約23億元。

        主要技術特點: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原則,打造以生活垃圾和有機垃圾處理為核心,兼顧其他多種處理方式的綜合型循環經濟園區。園區內各項基礎設施通過資源、物料和能量共享,實現能源的梯級使用,大大減少了重復建設和資源消耗,有效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各項目間通過物質循環、能量循環和水資源循環,實現分類后不同種類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污染物集中控制和“零排放”,成為南寧市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項目名稱:佛山市城北污水處理廠地埋式改建工程

        設計單位: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高迎亮、劉彥華、王陽、石紫龍、李彤、馬建彬、郝華、劉菲、徐廷泰、張玉婷、張英旭、陳慧華、張建強、都曉寧、王強、劉佳、艾民、康建雨、劉曉茜、李葉佳

        項目基本情況:佛山市城北污水處理廠地埋式改建工程設計規模為10萬立方米/日;工程總投資67969.96萬元;設計出水執行國標GB18918-2002一級A+廣東省《水污染排放限值》(DB44/26-2001)+《汾江河流域水污染排放標準》(DB44/1366-2014)中較嚴值;地下箱體采用地下式雙層加蓋建設形式,污水處理采用“MBBR+磁絮凝高效沉淀池”工藝,污泥采用離心脫水至80%含水率后外運集中處置。

        主要技術特點:本項目為佛山市首座全地下式污水廠,采用地連墻+內支撐不規則深基坑支護方案、采用MBBR生化+磁混凝過濾深度處理污水處理工藝路線、采用超濾一體化設備再生水回用處理技術、采用全流程除臭+生物濾池除臭+局部重點地段離子等除臭技術以及采用綠色生態、對外開放公園的地面層設計理念等多重技術措施將城北廠打造成為一個新型的集污水處理、水科技展示、節水基地及城市公園于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污水廠。

        項目名稱:黃島區靜脈產業園項目(一期)

        設計單位: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張召、陳希、王鴻飛、龔燊、徐浩、張嘉恒、季冉、張迪、張蘭珍、呂蒙、梅麗娜、劉英權、康哲、孫巖斌、曲垚、高山、張順金、張旭楠、龐炳穎、王曈

        項目基本情況:本項目服務于青島西海岸新區,是新區重點民生工程,占地面積869畝,總投資約16.7億。園區內分布有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工程、餐廚垃圾處理工程、園區滲濾液處理系統、固化飛灰填埋場工程、爐渣綜合利用工程和綜合管理區。

        主要技術特點:本項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工程采用3臺750噸/日的機械爐排爐,日處理生活垃圾3750噸;配置2臺30MW的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年上網電量2.72億度;煙氣凈化采用“SNCR+半干法+干法+活性碳吸附+袋式除塵器+SCR+濕法”的組合工藝,各污染物排放濃度遠低于國家標準要求。餐廚垃圾與焚燒廠進行協同處理,固渣進入焚燒廠焚燒,滲濾液送入園區滲濾液處理站處理回用。爐渣送園區內爐渣綜合利用廠循環利用,飛灰經固化后送園區填埋廠填埋。

        綜合工程獎-城鄉規劃類

        項目名稱:2022年冬奧會及冬殘奧會延慶賽區場館設施建設項目-延慶賽區核心區規劃設計

        設計單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李興鋼、邱澗冰、高治、洪于亮、關午軍、王翔、郝雯雯、路建旗、高偉、朱庚鑫、王萌、姜汶林、王陳棟、葉平一、吳哲凌、譚澤陽、張音玄、梁旭、張哲、劉曉琳

        項目基本情況:延慶賽區核心區位于北京市延慶區海坨山區域。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面積76.55公頃,總建筑面26.9萬平方米。核心區集中建設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延慶冬奧村、山地新聞中心以及大量配套基礎設施。

        主要技術特點:規劃設計圍繞“山林場館,生態冬奧”的理念展開,通過規劃設計、建筑設計和賽道設計的聯合創新,打造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賽事場館,最大程度豐富運動員的參賽體驗、提升觀眾的觀賽感受;最大限度減少工程建設對既有自然環境的擾動,使建筑景觀與自然有機結合,在滿足精彩奧運賽事要求的基礎上,建設一個融于自然山林中的綠色冬奧賽區;同時注重奧運遺產的長期良性利用和運營,延續延慶獨特的歷史人文和生態環境資源,踐行可持續理念。

        項目名稱: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美湖鎮美麗鄉村示范線核心區規劃設計

        設計單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單彥名、俞濤、宋文杰、袁靜琪、田靚、韓沛、鄒昕爭、田家興、李嘉漪、權可可、劉娟、黃旭、郝靜、高雅

        項目基本情況:美湖鎮美麗鄉村示范線涵蓋一鎮四村,是德化縣鄉村振興示范工作的重點項目。項目探索從保護管控—古建修繕—產業策劃—空間激活—資金籌措—施工運營的全環節伴隨式服務。鄉村振興設計與實施效果得到人民日報報道,推動樹立中國院鄉村振興品牌。

        主要技術特點:項目總體思路是“保護優先、振興為本、觸媒激活、閉環服務”,一是保護優先,三維建?!按髟粕街?,打破本地老師傅傳幫帶式模糊化的古建修繕方式,推動古建的標準化修繕;二是振興為本,構建“一帶、三區、十園”的文化生態融合發展空間格局,體驗鄉村的“十層幸?!?;三是觸媒激活,遴選出最具觸媒作用的四個重要空間節點,先期觸發鏈式反應,進而激活整個片區;四是伴隨式服務,建立了施工把控群,鼓勵“村民投工投勞”,共同締造村莊。

        項目名稱:沈陽市生活垃圾分類專項規劃(2021—2025年)

        設計單位: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張黎、伏凱、仲璐、張思夢、李健雷、陳冰、徐長勇、劉慶麗、梁東花、蒲東棟、郭任宏、尹水娥

        項目基本情況:本規劃范圍包括沈陽市全域,面積逾12948平方公里,人口為9070093人。規劃分中心城區、遠郊區縣兩個層面,在生活垃圾管理、分類體系建設、督導員配置、兩網融合、年度實施任務、投資匡算等方面進行詳細規劃。

        主要技術特點:一是借助BIGEMAP遙感地圖數據庫、GDC地理空間數據云、ArcGIS建模等多種專業軟件,合理規劃重大環衛設施選址并優化生活垃圾最佳收運路線;二是采用綜合年增長率法和人均產生量法對規劃期內沈陽市城鄉生活垃圾清運量進行加權平均和預測分析;三是召開關于沈陽市利用餐廚垃圾處理設施處理廚余垃圾有關問題專家論證會,充分論證了其可行性和臨界點,并對未來沈陽市規劃建設廚余垃圾處理項目的規模、技術路線、啟動時間等提出規劃和建議。

        綜合工程獎-園林景觀與生態環境類

        項目名稱:江蘇園博園(一期)項目主展館及工業遺存區(含酒店)項目

        設計單位: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張琦、張元、謝曉英、楊灝、段佳佳、李銀泊、李宗睿、牟鵬錦、馬志驁、張惠春、王翔、李萍

        項目基本情況:項目原場地為水泥廠遺址,擁有獨特的工業遺產歷史記憶。園區開園后獲得多家主流媒體和自媒體的持續報道,開園期間日均接待4萬名游客。此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立足于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多重發展機遇,成為“永不落幕”的工業遺址復興典范。

        主要技術特點:此次設計以“可持續融合”為核心,利用“三鏈融合”的理念將廢棄水泥廠區改造為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公共空間。改造設計融合歷史工業場所價值鏈、廢棄場地生態鏈、相關行業產業鏈,衍生出了多層次交錯的信息結構,將歷史記憶再生與現代使用需求有機融合。在設計理念和手法的多種創新中,對工業遺址景觀復興后的可持續使用實施路徑進行探索。

        二等獎獲獎項目

        三等獎獲獎項目

      911亚洲精选_超级碰热视频精品97_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_国厂精品114福利电影免费
    1. <table id="zsomh"><strike id="zsomh"></strike></table>
    2. <pre id="zsomh"><ruby id="zsomh"></ruby></pre>
        <tr id="zsomh"></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