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環 中國院生態景觀建設研究院副院長
她說:怡情于物,格物致知,以知御識,由識筠心。
劉環從事生態景觀設計工作10余年,主持和負責完成項目100余項,積累了豐富的設計實踐經驗和研究方法,獲得國際國內多項獎項;參與或主持環境、適老及景觀裝配方面相關課題及標準導則研究;取得了10余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獲得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會議項目積極貢獻獎、第十一屆(2015)中國設計業青年百人榜、“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業青年百人榜等。
▲北京雁棲湖APEC國際會議中心
▲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
▲玉樹結古鎮康巴風情街
▲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公園
▲中國稀金谷核心區濱水空間
▋趙國璆 中國院建筑三院主任建筑(工程)師
她說:讓建筑回歸理性,以用為先;回歸生態,以儉為先;回歸社會,以公為先;回歸專業,以責為先。
趙國璆一直工作在設計一線,在行政辦公、商業綜合體、學校、體育場館等大型綜合公共建筑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設計經驗,主持或核心參與設計了多項國家及北京市重大項目,多次獲得省部級優秀設計獎。參與“十三五”國家課題并主持多項中國院課題的研究工作。在疫情期間,她帶領團隊克服重重困難,保質保量地完成重大項目的工作任務,團隊的優質設計服務贏得合作方的廣泛肯定和贊譽。
▲北京龍湖時代天街(效果圖)
▲泉州黨校
▋梁雨雯 華北院北京分公司
她說:做好任何事,都要有一股敢想敢干、開拓進取的闖勁,一份任勞任怨、無怨無悔的韌勁。
梁雨雯堅守生產第一線,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勤奮學習、不斷創新。她長期駐扎廣東項目地,負責珠海、江門、廣州、佛山等地區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海綿城市、水環境整治等項目,主動參與項目的各個環節,努力提升專業知識,豐富工作經驗,提高協調管理能力。
▋劉海燕 城建院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主持工作)
她說:始終堅守內心,敢于擔當作為、勇挑千斤重擔,迎難而上、突破瓶頸,努力再創輝煌。
劉海燕長期致力于區域發展與城鄉規劃設計研究,負責或參與編制《村鎮基礎設施空間配置關鍵技術研究》(2012年華夏科技進步三等獎)、《農村住宅規劃技術研究》(2013年華夏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國家、省部級以及集團科研項目20余項;主持和參與《西藏自治區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周口洺河水系黑臭水體治理與環境景觀提升工程》《山南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等百余項規劃設計項目實踐。
▋史嬌陽 城建院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熱力所所長助理
她說:認真、勤奮、負責,終生學習、不忘初心。
史嬌陽從事市政熱力咨詢及設計工作10余年,參與了北京、西藏、云南等多地市清潔供暖工程項目;參編供暖設計導則、評價標準和城市綜合管廊綠色建造技術標準等,以及《老舊小區地下綜合管廊建造指南》專著;參與“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長輸供熱與水熱同送關鍵技術》。曾多次獲得集團和市級等咨詢及設計獎項。
▲云南藏區供暖(香格里拉片區)項目
▲西藏自治區申扎縣城供暖工程
▲北京海淀區四環內集中相變儲能式鍋爐房項目
▋李焱 中城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室主任
她說:設計是一種感受、一種心態、一種追求完美的生活態度。
李焱擁有18年的策劃、規劃、設計一體化設計及全過程設計從業經驗,擔任過工業上樓、片區更新、街區改造、精品住宅、旅游小鎮、商業綜合體等多種類型項目的設計與組織工作,在項目運作中結合市場與需求,提出創新點,提升項目價值,獲得良好效果。她曾長期在泉州駐場,組織完成《福建惠芯人工智能智造產業園全過程咨詢項目》,深入探索高容積率下創新產業園區的整體設計方法,為在“強產業、興城市”和產城融合趨勢下的項目實踐提供寶貴經驗。
▲福建惠芯人工智能智造產業園
▲奧山·石乳關旅游度假小鎮(效果圖)
▲南策島—國際海釣島概念性規劃設計咨詢(效果圖)
▋周圣捷 華森公司副總建筑師
她說:打造實用又富有特色的建筑,將建筑功能與造型完美結合。
周圣捷在16年的建筑設計實踐中,勇于嘗試、不斷探索,主持或負責大型商業綜合體、辦公綜合體、超高層辦公樓、酒店、住宅社區、產業園、學校等多類型項目的設計和管理,并積極參與深圳城市更新及舊改(工改)項目,為城市建設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她持續開展科研工作并發表多篇論文,多次獲得省市各級優秀工程設計獎、原創方案設計獎以及國家專利。2018年獲得深圳杰出建筑師稱號,2019年獲得深圳市十佳青年建筑師稱號。
▲廣州南沙蕉門河水岸廣場
▲深圳君華時代居住小區
▲雙金大廈
▋張彬 信息院給水排水信息研究所所長
她說:行業媒體為行業,行業平臺為大家。
作為創刊近60年的《給水排水》雜志的青年當家人,張彬勇挑重擔,積極推動紙媒發展轉型,開拓新媒體、會展、培訓和行業研究等多項新業務,助力雜志持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她拓展“會議+展覽”模式,打造品牌會議,堅定走“信息立院、情報立院”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不斷推動團隊人才培育和創新發展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