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好生態修復工筆畫打造生態宜居新樣板
2020年3月,重慶市委、市政府決定在長江以南1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設廣陽島智創生態城,中國建設科技集團所屬中國城市發展規劃設計咨詢有限公司(簡稱中城規劃)承接其中的茶園大道生態修復項目。項目團隊堅持“綠色、生態、創新”的設計理念,以生態修復賦能城市發展,用心描繪了一幅生態修復工筆畫,把茶園大道生態修復打造成了重慶城市生態修復樣板工程,為建設生態宜居城市樹立了新樣板。
高質量的設計是項目高質量實施的基礎。為此,景觀生態設計團隊對地塊逐一反復踏勘,排查梳理了地塊分散、水土流失、裸土嚴重、植被雜亂等項目關鍵性制約因素。同時,通過座談會等形式與當地居民深入溝通,深刻把握居民訴求期待,在確保項目可實施的基礎上,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景觀生態研究所所長丁偉的帶領下,設計團隊白天踏勘、走訪,晚上完善設計方案、制定工作計劃,經過兩個多月的不懈努力,數易其稿,景觀生態設計團隊將專業優勢、居民期待、施工可行有效進行了結合,確定了高質量的設計方案。
設計方案大膽摒棄了“視覺生態”思想,遵循“打造一條獨具山城特色的、掩映在自然生長的森林中的綠色公園大道”的總體設計理念,深入挖掘茶園大道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景觀優勢,通過嚴謹整合的系統性設計,打造了“多樣真實、貼合場地實際的生態環境”,實現了功能與美學的完美結合。將綠色生態理念根植于項目的每一處實踐是設計團隊矢志不渝的追求,設計團隊秉持對自然、對綠色、對生命的尊重態度,精雕細琢,把項目自然條件發揮到極致。一方面,充分利用廢舊石塊荒料,打造巖石園生境,就地取材廢舊木材,制作成籬笆、兒童活動木樁,延續了場地記憶;另一方面,注重保護路側原生態林地,修剪整治植株,讓城市森林帶更加適宜人居。
為了更好呈現設計效果,設計團隊走出設計室、走進施工一線,以實時旁站管控的工作方式,全程對項目設計落實進行把控,為施工單位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設計人員付出的一份份辛苦,流下的一滴滴汗水,得到了業主和周邊群眾對項目的廣泛認可。
為了加快項目推進,項目施工全過程管理團隊在項目設計的同時,在建設單位帶領下,聯合施工單位對項目違規建筑進行清拆,為盡快進場、盡快開工奠定了基礎。由于地塊常年荒置,周邊施工項目將大量建筑垃圾傾倒在地塊內,導致土壤無法滿足種植條件。中城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翟長青帶領管理團隊,深入研究施工場地現狀,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在保證地形肌理不受破壞的前提下,指導施工單位合理處置建筑垃圾、分配植被種植,最大限度減少了土方外運內倒,既減少了揚塵,更實現了“輕介入”的目標。
重慶“酷暑”天氣同樣給施工人員和新種苗木帶來了嚴峻考驗,為保證工期,管理團隊靈活且緊密安排施工時間。針對新種苗木的成活問題,通過咨詢農林業專家和反復實踐,采取了分序種植的方法,在現場供水條件不利情況下,利用水車不斷進行澆水保證土壤的水分,通過遮陽網精心保護,成功保障了苗木的存活率。同時,由于項目地塊長期無人管理,周邊居民將其用于耕種自用,嚴重影響了項目進度,為妥善解決這一問題,項目團隊深入社區,與居民代表進行深入座談,講清項目建設的長期效應和深遠意義,利用方案設計效果圖向居民展示項目完成后的效果,逐步取得了居民的理解與配合,保障了項目順利推進。
一年來,年輕的設計師們堅守在生態修復一線,始終以“做國家和人民需要的規劃”為使命,以對自然的敬畏、對人民的熱愛,見證了一片土地從貧瘠荒蕪到枝繁葉茂,也見證了一條生態綠廊顯現于城市燈火之間。通過項目,大家對什么是“綠色、生態、創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就是讓城市再現綠水青山,讓人民群眾實實在在地享受自然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