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遺址”(約 3300-2300BC)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的一個區域 性早期國家的權力與信仰中心所在,一直受考古界和國家文物局的高度關注。1996 年公布為全 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連續 3 次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期間于 2007 年發現古 城遺址、2015 年確認存在城外水利系統遺址,遺址形態遂從遺址群轉向具有國家形態的都城遺 址,備受國內外史學界高度關注。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歷史研究所早在 2000 年即受遺產地委托編制《良渚遺址保護
總體規劃》(2013 年公布實施),對遺產和遺產地具有長期、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礎上,2012
年受遺產地政府委托編制《良渚古城遺址》申報世遺提名文件,包括《良渚古城遺址保護管理規劃》。
在長達 20 年的遺產保護、跟蹤服務和文明研究基礎上,團隊在遺產地與各級政府的高度信任與
支持下,在考古學界的全面配合和鼎力協助下,全面展開良渚古城遺址的保護、管理、考古與規
劃等申遺咨詢工作,其成果首次向世界展現了中華文明具備 5000 年歷史的物證,揭示了東亞地
區稻作文明的史前最高成就,成功助力良渚古城遺址于 2019 年 7 月 6 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