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是公元前 2 世紀至公元 16 世紀期間古代東西方文明與文化的融合、交流和對話之 路,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化線路;也是我國國際影響最大的文化遺產。
絲綢之路申報世界遺產項目是 1988 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和啟動的,2011 年國際古跡遺 址理事會確定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為首批項目之一, 項目共包含 33 個申報點(中國 22 處,哈處 8 處、吉國 3 處)。
本項目是我國第一項跨國聯合申遺項目,由國家文物局委托,主要包含 2 項咨詢成果―― 主筆
三國聯合的申遺文本《絲綢之路:長安 - 天山廊道的路網》和編制中國境內 22 處申報點的《保
護管理規劃》;咨詢時間為 2007.11-2013.10;研究內容包括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專題研究、作為
大型文化線路類遺產的特性、構成、世界遺產價值研究、遺產保存狀況及保護管理需求分析、
集合式系列遺產的管理規劃技術體系創新、遺產保護與闡釋工程設計、工程實施現場咨詢等。
成功支撐“絲綢之路:長安 - 天山廊道的路網”于 2014 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迄今唯
一列入的絲綢之路線路遺產